庆祝并不需要总是“正能量爆棚”
有人问,如果发生了一件只是让自己难过、完全看不到积极面的事情,也要庆祝吗?
庆祝要是真心实意的,不要骗自己,如果一件事情只让你难过,你可以选择哀悼它。哀悼是广义的庆祝。
我们不需要总是积极正面——任何情绪,无论“正面的”、“负面的”,都是我们的指南针,让我们知道我们现在在哪里、想要走到哪里。当我们感到迷茫,没有方向,好像迷失了自己,其实常常与“情绪指南针”的失灵有关。
为什么它会失灵呢?从童年的经历来看,也许在你表达情绪时常常被父母否认。
例如你伤心的时候,听到的是“我们对你已经这么好了,你怎么可能还会不开心呢”,或者在很开心很兴奋的时候,却被打击“玩这个这有什么用?还不如去好好学数学”。
这就像听见“你不应该感觉到你实实在在感觉到的那个情绪,如果你感觉到它,你就有问题”,于是,我们就试图关闭自己的情绪指南针。
其实,没有人有资格告诉你“你应该感觉怎么样”,你此刻真实感觉到的任何情绪,都是对的。
哀悼的神奇疗愈力
哀悼不是抱怨。抱怨是“这个我不接受,它不应该这样”、“我不开心,我不应该不开心”……它充满对既成事实的抗拒,而这种抗拒往往会给你所抗拒的事物注入能量,让它被强化。
而哀悼是一种臣服,一种放下抗拒、让流动发生的魔法。
哀悼可以带来一种完成感,进而带给我们很深的和平与力量,可以不带负担地重新出发。
你是否体验过,持续对一件事感到很痛苦,有一天终于允许自己大哭一场,或者对他人完整表达了你的痛苦,然后感到深深的释然,再也不被它所困?
常常,我不带任何期待地哀悼某个需要没被满足,然后这个需要就迅速得到了满足,或者即使没有得到满足,我对于不被满足的事实也能感到平静和接纳。
哀悼有如此强大迅速的疗愈力,因为它让我们停止用抗拒来喂养受苦,在“写出来、哀悼完、就放下”之后,释放了我们原本卡在不想要的事物上的能量,让这股能量得以流向创造与改变。
哀悼与庆祝,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都关于完整地看见和承认已经发生的事实,都关于更深地理解自己,明白自己在生命里看重的是什么。
让哀悼走得更深
1. 在这份哀悼中,我是否真正接纳了已经发生、不可改变的事,允许悲伤流动?
2. 在哀悼完成之后,我对这件事、这个感受有没有什么想庆祝的地方?
3. 我对这件事的不舒服感受,反应了我什么样的需要?我是否因此对自己的需要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情绪上感受与表达完成之后,我可以做些什么,来让我的这个需要得到满足?
许多人对于自己的需要常常没有特别清晰的了解,例如看到孩子/伴侣不分担家务感到愤怒,向外指责就是“你怎么这么懒/没有责任感”,向内觉察自己的需要,可能是“秩序、美、舒适、感到被支持”。
我们越能了解并表达自己的需要,越能以和平清晰的方式去沟通,越容易让它们被满足。庆祝和哀悼,都是帮助我们了解和表达需要的有力工具。
在庆祝、哀悼、或是回顾和理解他人行为的时候,不妨试着用“观察”而非“诊断”、“贴标签”的形式。
例如,“开会我做报告的时候,小王突然站起来,离开了会议室,什么都没有说,我感到不解和不满”属于对发生了什么的观察、对自己感受的表达,没有对小王的预设与评判,而“开会的时候小王非常不尊重我,他一向不尊重人”就属于诊断/评判。
我们越能不带评判地观察他人的行为,越能够向内和自己的感受与需要相连,不把能量耗费在评判上,有更多空间去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