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人希望通过冥想调节身心,改善工作生活的愿望相比,今天的商业教学的平均质量是严重没有跟上的。常见的冥想教学方法偏玄学,哲学和包装成科学的几种:
玄学派常见的描述方法是冥想是打通自己和宇宙能量的开关,还有说连接前世的,有的说冥想学会了可以凌空飞行促进世界和平等等的。玄学的描述方式在若干年前是很普遍的。随着消费者的认知提升,目前已经不是主流了。
哲学派常见的描述冥想的用语是这样的:冥想帮助人们连接本我和高我,或者连接身体和心理,练习冥想让我们活在当下,达到身心平衡,最后练到天人合一,”空“ 的境界。哲学派在教授冥想方法时会用一些类比,例如用大海类比人的意识等等。
这一类的教学方法要比玄学进步不少,是当前市场上的主流。但这样的教学方法的问题是过于依赖冥想老师描述的主观感受。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描述的方式就比较模糊。例如对于 “活在当下” 这个词:那我们怎么能知道我们有没有“活在当下”?“活在当下” 就代表我关注眼前的事情吗?那我思考之前的事情,或者做未来的计划为什么不行?为什么“活在当下” 好?为什么冥想就能够让我 “活在当下”。这样模糊的定义,就使得冥想很难形成具体的说明体系和练习指导。
近年来,哲学派冥想又加上了一些 “科学” 的宣传,常见的宣传方法是:像健身是身体锻炼一样,冥想是一种头脑训练。“科学证明” 冥想有增强大脑神经,前额叶皮层变厚等等,杏核体变小等等特别。然后引导大家练习。
这些 “科学证明的益处” 有多少是比较严谨的,有多少是没有依据的,我们会在之后的部分提及。然而,这一类的教法有一个严重的漏洞,冥想泛指调动意识对意识进行的训练。即使冥想有 “科学证明” 的好处,并不代表不正确的练习方法,也能带来这些好处。而且,人们也需要了解什么样的练法会带来什么样的益处。可惜,这些是今天的冥想教学很少涉及的。
类比到健身泛指对身体的训练。如果有人说 “科学证明” 健身对人身体有益,然后就号召大家每天只是饭后走一走的话,显然对身体的帮助是很小的。人们不只是要知道健身对身体有益,更需要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练习方法。需要知道卧推锻炼了哪块儿肌肉,深蹲锻炼了哪块儿肌肉,有氧运动加强了人的哪些技能。这样的话才能更方便的安排自己的练习。不正确的健身方法对身体的帮助是很小的。
好的冥想和正确的练习方式,对人有极大的好处。不好的冥想和错误的练习方式,就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因此,如果冥想能够真正的成为科学,只是证明冥想有好处是不够的,还需要一套能够解释每一个动作,想法,好处的科学体系。解释冥想如何产生好处,观察呼吸,听音乐,念口诀这些不同的冥想练习的方式分别是什么目的,对大脑思维的作用是什么样的,冥想出现了不同的感受,应该怎么处理,依据是什么,等等等等。这些是今天的冥想教学回答不够的问题。
观察呼吸的
数数的
念口诀的
去山里练的
听着音乐练的
扫描身体的
培养慈爱之心的
想象自己是光的
这样的教法下,虽然有些人感受比较好,也能学会。但很多人只是在似懂非懂的跟着做,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碰到一些情形时也不知道怎么处理,练久了发现也没有什么感觉,也不知道对自己是否有作用。感觉就像是自己傻傻地坐在那里一段时间。这样久而久之,没感觉加没效果,很多人就放弃了坚持。
而愿意坚持的人中,也有很多走了弯路,我曾经碰到过一些学员,已经学了半年的冥想。但是说他之前的老师强调冥想的重点就是不要问问题,去感受。结果感受了半年,还是朦朦胧胧,感觉仅仅摸到冥想的皮毛。这其实是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而在正确的冥想练习下,本可以几天就可以找到很好的效果和感觉的。
和大多数人类的学科一样,冥想也自然而然的会经历玄学到哲学到科学的这样一个认知逐渐完善的过程。当下的冥想教学虽然有很多理论的不足,但还是有很大的正面意义的。而本书的目的,就是促进冥想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结合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发展,对冥想的原理,效果,练法进行解密和剖析,让每个人都能够实实在在的通过冥想的练习受益。
科学的理论总是随着人类的认知增加和不断完整,补充的。就像牛顿力学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后续的理论如相对论来修正和补充。另外一方面,人类对大脑以及意识的了解还在比较早期的阶段。人对对大脑的细粒度监测,以及冥想时大脑的神经活动状态的监测,目前还是不够的。因此,本书所描述的理论也不是封闭的,而是随着新的认知而更新的。
本书所描述的理论也不会形成任何的 “流派” 。冥想的流派往往固化了偏见,掩盖了事实。本书是希望形成在当前人类认知的基础上,对冥想最理想和科学的理论体系,以及针对不同目的的最佳练法。并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