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奶糟心事儿
董明珠
好喂创始人 (好喂母乳指导上门服务覆盖60个城市500万新生儿家庭)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母乳喂养指导师 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儿童福利与保护服务分会副会长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研究方法硕士、社会政策博士生 专注母乳喂养指导服务10年,培养了4000多名优秀哺乳指导,在近400个城市服务着百万母乳妈妈

简介

本书详解各种追奶方法对不对、风险利弊、适合哪些妈妈,追奶为什么成功或失败。

此小书在「一本册子」网站制作发行。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一本册子」公众号,发现更多精彩内容,回复【领书】免费领取热门好书

本书适合谁读
严格来讲,这本书是点评各种追奶方法的。
很多妈妈告诉我,“为了奶多一点,我试过了各种方法,却没有什么效果”。其实追奶失败最普遍的原因,恰恰是看到一个方法就试一下,因为太迫切所以不挑方法,类似“有病乱投医”的心态。
所有的方法都有利有弊,有适合的情况,也有不适合的情况。轻易尝试的结果,可能是辛辛苦苦,满怀期待,却失败了。这岂不是太可惜了!
希望【想追奶的妈妈】开始前先看看本书,以免掉坑。希望【追奶追到身心疲惫】的妈妈看看本书,发现哪些做法该停下来,哪些可以继续。
本书是《追奶成功114》的姐妹篇。《114》专门讲怎样安全有效的追奶,不再解释各种追奶方法对不对,利弊如何。
追奶不成功的表现
【词语解释】“追奶”,妈妈们造的词,是“提升母乳量”的意思。“追”这个字很形象的表达了这个过程往往有曲折有辛苦,奶量提升之后也常常不稳定,好像总也没法结束,或者,很难找到一个可以确定成功了的节点。
  • 追着追着变成堵奶了
  • 开始追奶之后总是乳头疼、乳房疼
  • 开始追奶后,宝宝作息乱了,总在吃奶,哭得多,睡得差
  • 宝宝体重增长变慢,落后于同月龄的体重曲线了
  • 妈妈自己变得很累
  • 似乎总是差最后那几十毫升奶粉减不掉,“追奶”这事结束不了
好使但有风险的办法
有些做法不是不好使,而是虽然提升奶量但同时造成其他麻烦。
比如:
做法1:勤喂两三天奶量肯定会多一些,但是喂奶从此就频繁下去了,想拉长间隔宝宝不干了。
做法2:喝汤奶量多起来了,但是开始频繁堵奶了。半夜爬起来吸奶,倒是每天都能存下一瓶,白天用奶瓶喂,这样就可以不加奶粉了,但停止吸奶竟然亲喂却喂不饱。。。。。。
造成其他麻烦可不是小事。毕竟妈妈们追奶的耐心和信心都是有限的,全家人也都跟着压力山大呢。追奶搞出来这么多麻烦,那这奶到底还要不要追?为了奶多点付出这么多,到底值不值?一不小心就从追奶引出来这么多两难的问题。
其实本来不必走到这一步的,因为这些方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方法,自然也执行不出来理想的效果。
喝汤吃肉
喝汤吃肉能不能提升奶量?有的时候是能的。而且,就算喝A汤不好使,换B汤也会好使,基本上每个妈妈都找到过自己喝了管用的汤汤水水。吃肉也是类似。无论人们觉得其原理是什么,科学不科学,拥护还是批判,总之现象是这样的。
*大量*喝汤吃肉来催乳是有风险的。这个风险还不仅仅是堵奶,久了往往会出现奶量下降和早早断奶。很多妈妈一开始觉得,“堵不要紧,只要奶够就行”,久了才感觉到哺乳期变成“堵奶期”的日子真是没法过。有的妈妈一下子就乳腺炎了,一两次乳腺炎奶量就“不行了”。有的妈妈只是三天两头堵,但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奶量并不下降 ,最终妈妈厌烦了每天就是折腾乳房的这种哺乳期生活,干脆断奶。
这个有用也有风险的方法,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针对性”,说得更白一点,“不对症”。现在有哪个妈妈是因为缺吃短喝才奶不够的呢?奶少的真正原因没去找,光靠额外吃喝来补,其实还是没解决问题。
【风险提示】喝汤吃肉虽然不对症,但确实可以提升奶量,但是,一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二有效的同时也有风险。风险因素是:如果把握不好度就会把“下奶汤”喝成“堵奶汤”。吃肉也是一样。
勤喂/挂喂
“奶是越吃越有”,“多喂奶就多了”。这理是没错,但多少是“多”呀?执行起来,这个度不好把握。
很多妈妈下了决心抱着宝宝猛喂几天,奶就追上来了。也有很多妈妈同样下了决心猛喂几天,没觉得奶明显多,反倒是宝宝从此吃奶频繁了,再想回到原来两三个小时喂一次的哺乳间隔回不去了。一个多小时不喂奶宝宝就闹。
勤喂挂喂的结果和追奶初衷南辕北辙的原因,常见的有两个:
1)没有先判断好奶少的原因到底是不是喂奶次数少和喂奶时间短。
2)不清楚自己的乳房是不是“容易磨损”的类型。
这个道理说出来其实也挺好理解。
如果喂奶的次数本来就不少,已经是宝宝饿了就喂了,那么再多喂几次,不就是“宝宝不饿也喂奶”了吗?不饿能好好吃吗?尤其是小月龄,更可能含上就扯、就睡,就是不好好吃。提升奶量效果差,扯肿乳头和把觉睡乱了的效果倒是很好。宝宝睡乱了会怎么样?无非是入睡慢,睡得浅,睡着了不松口还含着乳头,还嘴巴轻轻动却也不正经吃。虽然不扯,但磨损乳头乳晕的效果也很好。
如果喂奶的时间本来就不短,宝宝吃到要么睡着要么想玩的时候了,妈妈接着喂宝宝也不会好好吸吮,想要宝宝吸吮势必得把宝宝弄醒或者把玩心大涨的宝宝一次次拉回乳房来。效果和上面一样,提升奶量不一定,扯肿乳头和扰乱睡眠倒是有保证。
我们哺乳指导看遍各种乳房,知道有些乳房格外容易磨损,比如乳头短平、乳晕紧致、乳房体非常紧致。
说白了就是这样的乳头乳晕不容易被“拉长长”,在宝宝拉扯乳头,含着乳头吸吮半小时甚至更久不松开的时候,这样的乳头乳晕不那么容易跟着嘴巴拉伸,所以特别不抗磨,更容易皮肤被磨薄、磨肿。宝宝也往往吃奶的时候含得更紧,吸力更大(不然容易从嘴里掉出去啊),也都意味着更容易磨损。正常喂奶都属于比较容易磨损的,还勤喂挂喂,就更糟糕了。
总之,上面三种不适合勤喂挂喂的情况,这样追奶会损伤乳头乳晕的,造成肿和不适感
肿——肿起的乳头乳晕组织会挤压乳腺管和出乳孔变窄,让奶水不容易流出来,有比较多的奶水滞留在乳房里宝宝吃不出去,形成乳汁淤积。乳汁淤积就可能导致奶量降低。
不适——不舒服的感觉,甚至疼的感觉,会让奶阵来得慢,来得少。宝宝吃奶就容易吃不爽,时间不短但是吃到的量不多。
关于乳汁淤积、奶阵,在《名词解释》那一节有详细讲解。
【风险提示】勤喂挂喂增加了泌乳刺激,是能增加泌乳的,但是“勤”“多”的度把握起来很难。这是个理论上容易,执行起来很容易出差错的方法。执行出问题的时候,乳房会受损伤,造成堵奶和奶量下降,与最初的目的南辕北辙。容易让宝宝吃奶频繁、睡得不规律,妈妈甚至全家都很累。
不提倡这样追奶,母乳喂养大本营的微信公众号发过一系列的文章来讲这个道理,欢迎点击阅读。


宝宝吃完用吸奶器吸
这个做法的道理就是利用“多移出就多分泌”的原理,让吸奶器来额外吸出一些奶,这样奶水就会多分泌一些。又是一个道理听起来很容易,执行却容易出错的做法。
首先我们想想,如果宝宝没吃饱,ta为什么不接着吃呢?很多妈妈说,因为奶少,宝宝吃不到就着急了,所以不肯吃了。“奶少”在这里是个非常模糊的概念,
  1. 是指乳房里没有存奶了所以宝宝不吃了?
  2. 还是乳房迟迟不来下一个奶阵,宝宝等得不耐烦所以不吃了?
  3. 还有的妈妈说,其实宝宝开始不耐烦的时候乳房里感觉还有不少存奶呢,但宝宝就是很不耐烦的样子。
上面已经是三种不同的“奶少”情况了。都适合用吸奶器补充吸来解决吗?
3更可能是乳房里有大量的乳汁淤积(注意,是可能哈,乳房情况一切要以触诊为准,这里说的是经验),宝宝都吃不出来,吸奶器怎么可能吸得出来。
2有两种常见可能性,一是奶量确实非常少,这种情况用吸奶器补充吸是合理的,但也得以乳头乳晕没有红肿不适为前提。更常见的是第二种可能性,不是泌乳量的问题,二是泌乳节奏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奶阵来得慢,宝宝等不及。既然不是量的问题,用吸奶器补充吸又有什么用呢,反而加重乳头乳晕的损伤帮倒忙。
1则是个误会。就算乳房里有存奶,奶阵不来的时候宝宝也只能缓慢吸出来,不可能大口连续吞咽。所以有没有存奶其实一般和宝宝吃奶的耐心没多大关系。就算用吸奶器补充吸,增加了泌乳量,也不一定能让宝宝耐心在乳房上吃到饱,因为宝宝为啥吃着吃着就不耐烦了还没有确定原因呢。
所以,1和2两个场景,用吸奶器追奶的确可以提升奶量,但是都会造成乳房被宝宝和吸奶器接力吸,连续被吸半小时以上甚至一小时,出现和“勤喂挂喂”类似的乳头乳晕损伤。在3这个场景下,一个经典的无奈是:喂完奶吸了二十分钟,也不过就是吸出来二三十毫升。这点奶其实并不构成实质性的“增加移出量”,所以也不能实质性的提升泌乳量。
【风险提示】按道理说,增加奶水的移出量是可以增加泌乳量的(如果确实能吸出很多量的话),但是,能不能在不造成/加重乳头乳晕红肿的前提下吸出来呢?如果不能,那就造成了堵奶和后期奶量下降的风险。
【推荐阅读】关于吸奶器吸不出来多少奶,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吸奶器的吸奶效果受很多因素影响,感兴趣的妈妈可以阅读《为什么我只吸出这么点奶?真的是我奶少吗?
半夜爬起来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