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想过回过头来,反思这些书时,你会发现很多概念在说一件事
第一象限:重要紧急,比如客户投诉 即将到期的任务 财务危机,你立即处理
第二象限:重要不紧急,比如建立人际关系 人员培训 制定防范措施,拆解成长线的任务
第三象限:紧急不重要,比如电话铃声 不速之客 部门会议,外包或者极度简化
第四象限:不重要也不紧急,比如上网 闲聊 邮件 写博客,直接拒绝
缓还是急是好判断的,因为什么时候事情很急,你看你自己,你老板、你客户、你周围的脸色就知道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中也给了读者一堆评断的重要性选项与参考标准:比如发掘新机会、规划职业前程等等,但对每个人来说,重要的事情是不一样的。
就比如,我要换一份工作,现在 A和B同时放在我面前
A:新兴行业、发展潜力大,可能会遇到一些新的挑战,掌握一些新的技能,正常的福利水平;
B :普通行业,发展平稳,很多工作需要的技能,是你现在已经掌握的。高于行业平均福利,属于钱多离家近。
根据书上给出的判断标准,或许A更合适,因为发展前景大,是一个新机会。但是往往在操作过程中,大部分朋友会选B ,作为一个「社畜」,每个月的账单都够你头疼很久了,没有道理不选B。
但如果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相对经济压力没有那么大,他会觉得,A真是为他量身打造的职位。
生活和工作中,先做什么还是后做什么,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没有一个通用的模型解决所有人的所有优先级问题
对每个人来说,重要的事情是不一样的。回到开头的例子,如果我的暖气片不修好,家里没有空调的情况下,北京的冬天,我多半会生病,然后会影响后面我一系列的生活和工作,那我肯定请假,等师傅到家把暖气片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