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人类大脑的进化其实非常有意思,虽然它进化出带着更高阶功能的新皮层,但是原始脑的旧功能其实并没有什么进化,还是比较原始和本能。
爬行脑还是主要控制的本能和欲望部分,边缘系统还是主要控制情感,而新皮层只是在此基础上做更理性的思维和分析。
最关键的是,其实我们大部分的日常决策还是主要被爬行脑和边缘系统这2个控制!特别是一些不重要的决策,基本都是它们来完成的。
没办法,人都是有人性的,而人性说的大概就是本能、欲望和情绪、情感。这些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理性,除非是机器人,那才是绝对的智能。
再加上,大脑本身就是偷懒的,没有特别原因,它就不会去做复杂的理性分析,仅仅会根据一些最基本的表象或感觉本能的就做出判断。
所以,这样由大脑本身造成的理性缺失,也就造就了各种主观判断和客观事实之间的差异。
比如我们看到拍摄精美的美食图片就会觉得特别好吃;比如大家都在说或都在做的东西,我们就会相信;比如我们打牌输了就一直打,赢了就不想走。
再比如小米拿出了一个手机参数对比图,我们就觉得小米手机好.....而实际上如果华为也去做一张手机参数对比图,可能用的对比参数就不一样了。
你以为的客观事实往往可能已经是经过主观“加工”的。
营销运营也是一样,大家说好才是真的好,用户买一个东西或参加一个活动,最最最核心的是因为他“觉得好”、“看起来不错”。
有时候用户爬行脑和边缘系统的这个“感觉”,真的比事实更重要。
这虽然是认知偏差,但我们在产品、营销、运营以及文案等方面都可以好好利用。
● 漂亮的就是好的。所以行头、包装以及视觉很重要。
● 未知的就是危险的。所以一定要让用户有熟悉感,可以和熟悉事物做关联。
● 有利于生存繁衍的就是好的。不然为啥现在健身行业都说健身完了更吸引异性?
● 越能看得到的东西越是好东西。所以我们总是说要场景化、具象化、细节化。
● 越大的东西越重要。所以现在那些高端品的包装是越做越大了,拆了一层又一层。
● 重复越多的越重要。所以木木老贼也是总在强调“纯粹接触效应“或者占领用户心理。
再比如,人生来就有8种强烈的欲望,直接影响我们的选择和决策:
● 照顾和保护自己所爱的人(特别是父母、孩子、爱人)
这些都很直接就能刺激大脑反应,也能马上影响消费者认知心理,进而影响决策。
当然,还有人类7个最原始最强烈的本能欲望,宗教上也叫七宗罪:
所有这些都是直接刺激我们的“爬行脑”和“边缘系统”,让我们暂时的忽略掉其他信息。
这也是非常多成功的品牌以及优秀案例在用的营销子弹。
所以,作为一个好的营销运营或者文案人员,一定不要只是通过各种理智的说服来影响用户,比如我的产品有多好、技术有多棒、功能有多完善等等。
还要通过各种策略以及心理学规律来直接打动“爬行脑”和“边缘系统”,让它们直接产生决策,或者弱化理智脑的作用,或者加速理智脑的工作。
而且木木老贼个人觉得,在如今这个时代,后者反而更重要,更加要重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经常会听到“价值观”、“情怀”、“讲故事”、“共鸣”、“打动情绪”、“自媒体经济”、“内容电商”、“网红效应”、“95后”、“消费升级”、“人格化”等等这些词。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只是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消费者,让用户更容易选择。而所有都应该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之上。